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

為什麼要辦youtube影展?

我們都是旁觀者。

我們站在人群邊緣冷眼審視一切,假裝自己毫無所謂,其實疏離、寂寞、並且不知所措。所以我們藉由各式各樣人的靠攏,上網、參加活動、派對、演唱會、影展互相取暖,感覺彼此的溫度以確定自己仍然活著,但結束後總還是無法消除更深層的精神焦慮。我們從來就沒有真的與誰產生了連結,人群中的每個臉孔之於我,我之於這個社會一如往常的可有可無。

我不會說透過一場活動,有一場是屬於我們的活動,我們共同創造的活動,就真的能改變些什麼,所以我們做的不只是一場活動,而是一個具體的計畫,透過活動、空間、書寫凝聚出真實可見的社群,我們要的不只是情感上的不再孤單,甚至進一步我們共享相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,確認行動的價值,抵抗不夠美好的社會環境和世界。

所以我們選擇用youtube這樣的媒介,試圖開啟一個活動現場全景互動的可能,我們開放活動的過程,嘗試讓在場的每一個人參與,我們要的就是真的是大家一起共同創造出來的場景,要在現場的人共同形成,少了或者多了誰就會有不一樣長相的活動。

Youtube是什麼?

網路時代資訊在半空中大量流竄,搜尋和選擇成為每個人在電腦前面不斷重複的動作,youtube更把搜尋的標的從文字、圖片推進到聲音與影像,我們看得見訊息的點閱數,但是看不見分享同樣訊息的族群,但我們同時又受到這個看不見族群的影響,在這種看似個人又似集體的行為當中我們到底選了什麼,又是怎麼選擇?

在上個世代裡所有的影像是被挑選過精緻的擺放在我們面前,只有“好的“故事和“好的“畫面才會被稱的上是影像。在這種品味的追逐過程中,我們總有一點小小反抗,於是我們有了B級片,我們開始讚揚起爛的品味,開始交換一點對高級的揶揄。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,器材的普遍化,攝影的權限回歸到了全民身上,youtube再進一步的將影像推到了每個人的螢幕前,畫面可以是粗糙的,誰都可以是攝影師、可以是編劇、可以是製片。好像所有的資源下放到了地上人間,所有的選擇重新洗了牌。當代的影像在youtube的世界裡,之所以重要,之所以能被看見不再是因為品質,甚至不再因為影像本身,關鍵字成為了關鍵,影像操控權從能被指涉的有限對象,化為不特定的大眾,但同時精準刻畫時代意義的字詞,及點閱數字,具體的操作了我們的視線,影像可以被拆分成各種片段,文本成為次文本,給了再詮釋的空間。

我們把這些選擇的過程從個人拉進群體當中,讓選擇這件事情本身變得可見,從平面數據的增加減少還原為立體的、在場的個人,選擇有機會重新被討論和定義,也讓每個選擇的人在現場有機會成為被選擇的標的,讓現場參與成為在個人化網路時代的另外一種邁向公領域的可能。

http://r-u-l-e.blogspot.com/

[野論壇]6/20星期六18:30在野空間將舉辦youtube影展!!


我們將徵求6位表演者,一個人10分鐘列播放清單,並上台說明為何播放及如何找到等....!!

有興趣的請報名,這6名表演者我們將供應無限量的酒類飲料,作為演出酬勞!!!!!

至於活動流程採即興路線!沒有固定排程

除了事先準備的六位播放者外,現場亦開放隨時上台搜尋及播放

現場將供應酒精飲料,但礙於經費問題第一杯免費,第二杯開始20元

重點不在於影展,而是ㄧ個互動式的派對!!


請各位的朋友找朋友,我們大家一起來玩!!!!!!!!!!!!!!!!好嗎?


http://r-u-l-e.blogspot.com/

演出者報名專線:0960639179楊同學

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

五月野論壇第一回:

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

批判思考讀書會

生活中常常有許多似是而非、互相矛盾的論述以各種形式出現,也許是流傳治感冒的小偏方、也許是朋友對墮胎的態度、甚至有時是學術上的理論,我們常常會因為種種的因素,就順應著接受這些想法。儘管有時候明明覺得論證沒有道理,卻不知道是哪邊出了問題。像是以下的這篇文章所呈現的:

前一陣子,跨國媒體資訊業者公佈一項全球調查,台灣名列全球第五名最相信廣告的國家(有63%的民眾相信廣告),是前五大排行榜中,唯一經濟發展較成熟的國家。
該調查發現,台灣人最相信的廣告形式是親朋好友推薦的「消費者建議」;其次是「品牌網站的訊息」和「網路上的消費者意見」,如部落格或討論區的網友意見等;最不相信手機簡訊廣告和網路上的橫幅廣告。

以廣告分析為主的《動腦雜誌》副理陳麟就以他經驗值表示:台灣人買東西最常藉由朋友推薦,網路消費者意見也是重要管道。但有學者就認為,台灣民眾相信廣告及媒體,代表了缺乏批判及反省能力。
──李雪雯《你相信誰?》

身為一個獨立思考的個體,我們應該如何的判斷生活中各種資訊來源是否為真?我們應該如何作為才能以更精確的方式思考?
因此,一群大學/研究生們便舉辦了這個讀書會。透過閱讀《批判思考導論》一書,我們一起學習面對資訊的深入態度。

所讀書名:批判思考導論(Critical Thinking: An Introduction)
作 者:Alec Fisher
譯 者:林葦芸
原著出版: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
中文出版:巨流圖書公司

討論時間:5/2-6/4,除第一週為週六七點外,每週四晚上六點

討論進度:
5/2六 (一) 引言與背景知識(會前需閱讀以下兩章)(導讀:妖西)
一、何謂批判性思考?如何加強批判性思考的能力?
二、分辨理由和結論:推理的語言

5/7四 (二) 推理過程(會前需閱讀以下兩章)(導讀:上官)
三、認識推理:不同的推理模式
四、認識推理:假設、情境和思考地圖

5/14四 (三)措詞使用(會前需閱讀以下一章)(導讀:乃瑜)
五、措詞和概念的釐清與詮釋

5/21四 (四) 理由的可信度(會前需閱讀以下兩章)
六、 理由的可接受度:包括其可信度
七、技巧地判定訊息來源的可信度

5/28四 (五)如何推論(會前需閱讀以下兩章)
八、評價推論:演繹方法的有效性與其他理由
九、評估推論:評價和其他相關的論證

6/4四 (六)因果推導與行動(會前需閱讀以下兩章)
十、因果解釋的推理
十一、決策:選擇、後果、價值與風險

每次作業:
1. 每週讀書會前研讀、並撰寫每章所附的問題(每個問題都至少需回答一個子題)
2. 將自己寫的例題答案公布至批判思考讀書會論壇
http://groups.google.com/group/criticalthingking
3. 讀書會參與者負責輪值一次讀書會的導讀
擔任導讀者,應該將當天進度章節做一份A4的摘要,並主持當天讀書會。

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

林濁水與青年對話系列座談會(一)「What Went Wrong?」



經過了二十年民主改革與八年的政黨輪替,一切似乎回到原點。然而不同於二十年前的是,人民對政治不再熱情,社會對「改革」也失去了信心。為何九年前充滿希望的願景,如今淪為無限的感嘆與唏噓?

我們可以繼續沉溺在怨悔當中,也可以選擇面對難題,為台灣社會再注進步希望,但首先必須做的,就是面對政黨輪替後八年中所犯下的錯誤,認知這些錯誤的過程與本質,進而在可能的未來中避免再犯。

濁水溪文教基金會秉持推動社會進步的宗旨,同時希望更多青年學生能夠關心及參與公共事務,將在未來一年舉辦一系列討論會。系列活動的第一場「What Went Wrong?」討論會中,將由前立法委員林濁水主講,作家張鐵志、師大台文所助理教授莊佳穎與談,並由長期工運運動者楊偉中主持,邀請您來共同面對過去,尋找希望。